×
  • 甘肃网
以良好作风和发展环境保障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省作风建设年活动推进会发言摘登
2018-11-28    作者:甘肃新闻网

嘉峪关把“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作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作为嘉峪关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小康的重要抓手,提高政治站位抓部署,认真督促推进抓落实,推动了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健全制度机制抓保障。按照重制度、重长效、建机制的思路,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严格领导干部请销假、严肃会风会纪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切实严明了纪律作风要求。将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能力素质大提升、行政效能大提速”活动。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开展典型案例学习讨论活动,对干部作风进行警示教育。结合“三纠三促”“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查找不担当、不作为、弄虚作假等问题1582条,整改1381条,对存在问题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有效提升干部作风形象。

创新工作举措抓落实。在全市开展“一把手”转作风访谈活动,组织23名党政负责人在新闻媒体亮相,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开设专栏专题专网,设立电视曝光台,开展网上社会评议,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征求到76条问题,已解决58条,企业家对政务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与酒钢公司、中核四〇四召开地企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土地供给、项目批复等方面问题,切实做到服务企业更精细。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查找问题86条,已解决50条,出台实体经济、非公经济、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激励办法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实施意见。今年1—8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盈利4亿元,扭转了连续6个月持续亏损的不利局面。

紧盯效能提升抓改革。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提升年活动,坚持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确定涉及42家单位的2847项政务服务事项,制定61项“零办件”暂不列入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公布10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取消证明事项51项,企业开办时间由8.5天压缩至5天,核准类项目办理时限由20天压缩为10天,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转移登记业务3天内办结。下沉社区及三镇受理服务事项72项,实现就近办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给付、征收、确权等事项实现在线办理;筛选出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786项,网上可办593项,可办率75.5%,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

强化执纪监督抓整改。对照实施方案指出的7个方面重点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印发“十不准”负面清单,各级领导班子共查找问题2846条,已整改2154条,整改率76%。结合省委第三轮巡视和专项巡视巡察,针对干部作风不优、服务质量不高、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开展6轮次明察暗访,给予党政纪处分10人、诫勉谈话7人,通报批评15人。狠抓省上明察暗访发现问题整改,对存在问题的3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以问责处理的震慑效应倒逼作风改进。今年1—9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145件次,初核34件次,立案23件,问责县处级干部3人。

转化活动效果抓发展。坚持以作风改进促进高质量发展,引导党员干部发扬“八棵树”精神、“铁山精神”,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在项目建设上,精准开展重点招商,加快重点项目落地,项目开工率达73%,着力稳定经济增长态势。在民生改善上,持续推进新三年31014户棚户区改造,协调为华城小区2200户居民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完成7条城区老旧道路改造,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乡村振兴上,全面开展“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选派111名干部驻村帮扶,在工作一线锤炼干部作风,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查问题祛顽疾 转作风促发展

中共定西市委书记 唐晓明

今年以来,定西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七破七立”和“十不准”要求,聚焦解决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高站位认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不断把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

坚持高点站位,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听取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制定下发活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60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针对活动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作出批示、提出工作要求。市级层面组织召开2次推进会,及时部署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研判活动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专门谋划活动载体,制定推进措施。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两微一端”等媒体,既报道正面典型也曝光反面案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组织11名市直部门“一把手”上电视摆问题、亮举措、谈体会,层层靠实责任、传导压力。

紧盯作风顽疾,深入查摆整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剑”指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网络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反复对台账进行充实完善,全市共查摆各类问题17074个,其中县区15632个、市直部门1442个。对查摆问题分类制定整改方案,逐条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逐项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市四大班子查摆出的50个领导班子存在问题和249个领导个人存在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各县区80%、市直部门88%的问题已整改到位并长期坚持。

聚焦优化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级分两批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567项、“不见面”办事事项132项,各县区分两批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2408项、“不见面”办事事项352项。按照“一门一网一次”的目标要求,市县区投资项目审批时限整体缩减60%以上。出台招商引资十条政策和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税费征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双6条”正负面清单,建立招商引资和优秀企业表彰奖励机制,打造了公正公平、高效便捷、透明廉洁的良好“软环境”。

落实从严要求,切实强化督查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对79个市直单位和7县区开展了2轮专项督查,发现并通报作风方面的问题60多个,对收到的14起群众来信来访全部转批办理。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守规矩、严纪律。从“两代表一委员”和信访代表中聘请了30名活动监督员,全程参与明察暗访和监督评议,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并确定专人负责汇总梳理和督办落实。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问题58件,处理9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0人,组织处理25人。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525件,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210件,处理527人,同比分别增长35.5%、80.5%、33.5%。

践行创新理念,着力丰富活动载体。按照“五对标五查看”要求,在全市部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能力素质大提升、联系群众大调研、矛盾隐患大排查、干在一线大落实“五大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活动为契机助力发展,利用140多天时间建成了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永久性场馆,成功承办了规格高、规模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的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成为继兰洽会、敦煌文博会之后的又一张对外宣传的甘肃名片,营造了风清气正、真抓实干、办事高效的发展环境。

以作风转变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应华

省商务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放到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的格局中整体谋划推进,围绕优化创新创业的投资环境、营造便利高效的贸易环境、建设规范活跃的消费环境,狠抓实改全省商务系统观念、能力、作风等问题,以作风转变推动全省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抓主抓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不断推进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的落实。一是纳入议事日程。召开党组会、动员推进会,学习林铎书记、唐仁健省长讲话精神和“十不准规定”,成立工作机构,制定活动方案。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种新表现、“十不准规定”“八种病相”,广泛征求各单位及相关企业意见,查找认领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三是统筹推进整改。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聚焦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强化招商引资、提高服务效率、解决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结合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反馈问题、扶贫领域专项巡视整改工作,召开座谈会征求28家企业的意见,将整改任务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完成93个问题销号整改、67个问题阶段性整改任务。参加“阳光在线”直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实现作风问题“零”投诉。

持续督促问效,提升工作效率。着眼提升工作质量效率,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完善督促机制,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和问责机制,在规范优化工作流程上下功夫。一是强化督促检查。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周督导、月分析、季报告制度,既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既发现问题,又提出改进意见。并针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交叉观摩,推进了整改落实。二是突出问责倒逼。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材料,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加大作风问责力度,对1名违反会场纪律的干部通报批评,对1名受处分公务员收回绩效考核奖,对1名正处级干部给予行政处分。三是不断优化流程。印发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工作方案,19项权力事项进驻省政府政务大厅公开办理,政务服务在线办理事项拓展为35项,依申请类权力事项可在线受理率由84.62%提高到100%,“最多跑一次”事项由原来的11项拓展为48项;对不涉及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管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

推进改革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升安商、亲商、富商的“温度”。一是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围绕绿色生态十大产业发展,承办省政府粤港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兰洽会、敦煌文博会、药博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和省外境外专业展会平台,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清单管理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二是持续优化贸易环境。拓展兰州国际陆港、敦煌空运口岸等开放平台功能,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实现报关业务100%全覆盖。兰州市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台并实施通道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促进我省进出口稳定增长。1-10月,全省进出口同比增长31.1%,增速居全国第4,其中出口增速第1、进口增速第9。三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组织开展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强力推进电商扶贫,今年1-9月农产品网上销售近8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约190元,同比增长20%。组织流通企业联盟赴10多个城市,加强产销衔接。

打造“三个窗口” 抓实作风建设

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喜泉

今年以来,省公共资源交易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示范窗口、优化发展环境的形象窗口、加强风险防控的廉政窗口”这一目标,坚持破立并举,通过“改”“创”“担”“管”,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突出“改”字,转作风强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作风问题和“八种病相”,在深入查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改思维、改方式、改习惯、改行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政治型、学习型、堡垒型、廉洁型、服务型、标准型、智能型、创新型“八型”党建新格局;健全学习示范、学习运行、学习约束、学习投入四项机制,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知识结构、拓宽工作视野;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改变以往平台系统和业务办理“两张皮”的问题;改变工作方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转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树立重实干的用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培养使用起来,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突出“创”字,减环节优环境。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平台系统功能,大力简化办事流程,改变了以往交易程序复杂、证明事项繁杂等突出问题。一是进场受理“一步到位”。市场主体进场交易时只需提供行业主管部门批件,即可完成进场交易受理环节。二是资质证明“一步到位”。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信息平台与政务服务系统进行对接,实时共享信息数据。三是交易流程“一步到位”。通过推动项目全过程电子化交易,在线报名、在线受理、在线议价、在线签订合同,基本实现“不见面交易”,有效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成本。四是信息公开“一步到位”。制定了《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目录》,主动将11大类、62分项、472小项交易信息在线公开共享,倒逼公共资源交易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突出“担”字,建平台促发展。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搭建推广使用“阳光招标采购平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结合实际采用搭建虚拟网络交易空间为限额以下项目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免费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阳光招标采购平台项目交易无需场地安排、专家抽取、评标评审等一系列现场环节,每个项目仅需4天就可完成在线交易,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实现了交易的零成本,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负。同时,阳光招标采购平台自动记录交易过程,合理规避基层干部实施项目的廉政风险,也保证限额以下项目资金不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

突出“管”字,防风险促规范。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制度+科技”,不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全面提升防控能力。一是强化制度“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转变政府工作作风的“十不准”规定,建立了“80个不得”“8个带头”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强化技术“管”。完善电子见证系统,打通交易监管通道,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和行政监管信息,主动监测违法违规行为。充分运用建立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交易全流程闭环式监管。三是强化流程“管”。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围绕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梳理出涉及重要环节、关键岗位的风险点74个,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防控措施322条,并通过系统设置定量定性监督警示点108个,自动对疑似违规行为进行预警提示,确保交易全过程实时监控、处处留痕。

抓改革 转作风 促发展

酒泉市委常委、玉门市委书记 陈炎人

玉门市在抓发展的同时,一个一个地解决阻碍发展的问题,解决一个就用制度固化一个。花两年时间逐步打造了四个平台,建立了三项制度,通过改革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

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的平台——“一处跑、跑一次”改革和市民中心。玉门市民中心服务大厅运行一年以来,持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不断压缩办事时限。一是将审批和服务时限进一步细分为即时办结事项396项、半日办结11项、一日办结37项、多日办结218项。二是玉门市“互联网+政务”平台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实现数据互通交换,314项审批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三是全市14个乡镇基层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代办帮办业务,逐步实现涉农事项办理不进城。四是梳理形成“一处跑、跑一次”事中事后联合执法目录清单,明确牵头部门,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五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电子评标,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不见面受理和审批。六是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反馈渠道,设立“找茬”办公室,严格执行窗口无否决权。

社会治理服务的平台——“活力网格”和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玉门市对三级网格管理体系进行深度改革,实现了人员、职责、资金三个整合,实行扁平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2018年6月,“活力网格”在玉门全市推开,1807名巡查在一线的网格员通过手机APP上报发现的各类问题、矛盾隐患和处置情况,市网格管理中心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及时向三级网格下达指令。“活力网格”运行以来,全市网格员排查和预防各类矛盾事件2619件,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化解各类矛盾事件1075件,当日办结率达87%。

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玉门市在省内率先建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一方面,融媒体中心是引导群众的主流舆论阵地。整合机构成立玉门新闻传媒中心,推出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爱玉门APP”“祁连云”数据中心和融媒体智能管控平台已投入使用。另一方面,融媒体中心是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爱玉门APP”融入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服务、生活服务和互动功能。群众可以通过客户端对114个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查询、填报资料、预约办理时间,评价办理质量。开设新闻资讯、缴费、购票等板块,提供生活服务。开设“民声问政”“随手拍”等栏目,畅通群众的舆论监督及互动渠道。

党性教育的平台——铁人王进喜干部学院。玉门是王进喜同志出生和长期工作的地方,为传承和弘扬“铁人精神”,建成了铁人王进喜干部学院,学院依托玉门老城和玉门油田丰富的工业遗迹和红色资源,挖掘“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开展体验式党性教育。今年8月试运行以来,已举办省内各类培训班11期900多人,接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2批1500多人,另有大量党员群众自行前往参观学习。

此外,还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市委产业工作小组制度。五个产业工作小组是玉门市委抓产业发展的协调推进机构,由市委常委担任组长,履行研究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优化产业和园区规划、分析本地资源和客商资源等职责。二是日常考核与督查一体化制度。从今年开始试行日常考核与督查一体化。为每个单位定制年度工作任务清单,日常和年终考核各占50%。采取全年四轮现场考核督查、持续的非现场考核、考核督查回头看等五种方式。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比例挂钩,与选拔任用干部挂钩。三是两级干部常态化述职制度。市级干部每次5人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述职,科级干部每次10人在全市各类会议议程结束后述职,述职名单及点评代表提前抽签决定,当场宣读点评意见并评选优秀者,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玉门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不断涌现。

  • 最新资讯
  • 最新人物
  • 最新视频